南北食谱
揭开豫菜系统菜单的寻宝之旅 豫菜体系之谜 (揭开豫菜系统的秘密)

类别:南北食谱    发布时间:2024-09-25    浏览:11

河南省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,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,文化遗产相当丰富。从夏、商至北宋,许多朝代均建都河南,西有九朝古都洛阳,中有在夏、商、西周、春秋、战国五次为都的郑州,东有七朝古都开封。悠久而辉煌的历史,不仅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,还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财富。豫菜就是其中之一。

豫菜的起源和发展

在河南省郑州市出土的历史文物中,有新石器时代早期使用的炊具,新密打虎亭的汉墓壁画中,有形象逼真的烹鱼、煮肉、杀鸡、宰鹅等图像,我国烹调的始祖--伊尹就出生在河南,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宴会钧台之享即在河南举行。自周朝饮食制度已初步形成,到了会寰宇之异味,悉在庖厨的北宋时期,河南菜已发展成为色、香、味、形、皿五性俱全,具有宫庭风味之豫菜体系,以后豫菜逐渐传播到省外,在北京、天津、沈阳、上海、南京、西安、济南、兰州、昆明、哈尔滨等城市,均开设有豫菜饭庄。

豫菜的特色

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,河南的厨师们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,在选料上,如鲤吃一尺,鲫吃八寸,鸡吃谷熟,鱼吃十,鞭杆鳝鱼、马蹄鳖,每年吃在三四月。在刀工上,豫菜有切必整齐,片必均匀,解必过半,斩而不乱的传统技艺,豫菜的厨切与众不同,它具有前切后剁中间片,切背砸泥把捣蒜一切多能的功用。豫菜有长年配头,有大配头与小配头,素有看配头下菜的传统习惯。

豫菜在制汤上,分头汤、白汤、毛汤、清汤,制汤的原料,必须两洗,两下锅,两次撇沫。遇到需要高级清汤时,还要另加原料,进行套和追,使其达到:清则见底,浓则浮白,味道清醇,浓厚挂唇。

豫菜的烹调方法,共有50余种。扒、烧、炸、熘、爆、炒、炝别有特色,葱椒炝和凹,独树一帜。其中扒菜更为独到,素有扒菜不勾芡,汤汁自来黏的美称。河南爆菜时多用武火,热锅凉油,操作迅速,质地脆嫩,汁色乳白。

豫菜的代表菜肴

糖醋熘黄河鲤鱼焙面、炒三不粘、桂花皮丝、糖醋鲤鱼等,这些历史悠久的豫菜名菜,至今仍名扬遐迩,为中外人士所赞扬。

豫菜的文化内涵

豫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。从夏、商、周开始,经过秦、汉、隋、唐五代的不断充实和发展,到北宋年间,已形成较完整体系和多种多样风味流派。如各显绝技宫廷菜、官府菜、发间菜和寺院菜等。是中国公认最早的八大菜系之一。

名馔佳肴达6000多款,烹调技法有50多种,尤其是扒制技艺,堪称一绝,素有扒菜不勾芡,汤汁自来粘的美誉。豫菜中的扒菜,是将加工好的原料,用开水汤杀过之后,整齐美观地按各种图案铺摆在特制的竹制锅篦上,再放入锅内,加入高汤和调味品,下入猪油,进行长时间的火功处理,使汤和油完全融合,被原料充分吸收,达到用油不见油的特殊要求。制成的菜肴形状美观,质味醇厚,浓而不腻,是正宗豫菜大家族中的一枝奇葩。

豫菜的名家名菜

如北宋初年京都开封市肆餐馆里就上市流行的京冬菜扒羊肉,就是一道质味鲜美,软烂醇香,营养丰富,雅俗共赏的豫菜名馔,至今已流传千年而不衰。

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辛丑回銮,途经开封时,适逢慈禧太后66岁寿辰,在开封举行的寿宴上,就有白扒鱼翅这道传统名菜,慈禧太后品尝后,倍加赞赏,并遍赐随驾大员,同享口福。

1923年,大学士康有为游学来开封,清朝的遗老少设宴又一村饭庄,宴请康有为。长垣籍名厨黄润生精心制作的煎扒青鱼头尾,骨酥肉嫩,香浓适口,令康学士赞叹不已,即以后汉时五侯烹食青鱼的典故,挥毫题赠味烹侯鲭四个大字;因其余兴未尽,又在一把折扇上题写海内存知已,小弟康有为,赠给各灶头黄润生。从此,这道貌岸然传世名品被子人们称为奇味而久负盛名。

30年代,南京河南饭庄镇店名菜清汤玉带鸡红袍莲子蜜汁一品肉,以其色香味俱全,寓意吉祥,深得国都政要和文人雅士的喜爱。豫菜名家名菜数不胜数,为河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餐桌添姿增彩。

结语

豫菜是中国历史悠久、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菜系,它以其色、香、味、形、皿五性俱全,技艺精湛,名菜众多而著称于世。豫菜是河南人民的骄傲,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