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科中心
饮酒致死责任追究与聚餐劝酒法律解析 (饮酒致死责任认定标准)
类别:百科中心 发布时间:2024-10-12 浏览:10
朋友聚餐或宴请是正常的社交活动,在宴请中举杯敬酒属于合理的活动范畴。如果认为只要一起喝酒就必然产生法律责任,显然与立法的本意不符。
饮酒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应当对自身是否可以饮酒、酒量的多少具有判断力和控制力。特别是在明知自身的身体状况不适宜饮酒的情况下,仍继续饮酒,应当对自己的饮酒行为及后果负责。
民法典明确了适用公平责任原则,由各方分担损失。但共同饮酒属于情义行为,不适用公平责任原则,而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,即同饮者只有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赔偿责任。
对于同饮者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,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:
- 是否饮酒与死亡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。
- 是否有证据证明酒桌上存在恶意劝酒、罚酒行为,以及同饮者是否尽到提醒制止的义务。
- 是否将醉酒者处于危险状态,而没有及时送医或妥善处置。
劝酒致人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,但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需要承担责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:
- 强迫性劝酒,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身体有疾病,对方明确表示身体不适,仍继续劝酒。
- 明知对方喝醉失去控制能力,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,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。
- 酒后驾车未劝阻。
- 宴会的主人未确保参会人员的安全,醉酒者出现意外事故。
聚餐劝酒是一种情谊行为,每个喝酒的人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有最高的注意义务。作为共同喝酒人,彼此之间应该相互提醒、劝阻,避免过量饮酒。
饮酒要文明、适度,千万不要赌酒、斗酒、劝酒,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影响。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应对自己的酒量有足够的认识,也应该意识到酒后可能产生的后果,在喝酒的过程中量力而行,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。
2021年9月17日,女子赵某在驾考后与两名男教练外出喝酒。当晚,赵某醉酒后入住酒店,并与一名男教练单独待了5、6个小时。次日凌晨4时30分,男教练报警称赵某身亡。警方调查后排除了他杀。
此案中,如果赵某的饮酒与死亡存在因果关系,且男教练存在劝酒、未尽到照顾义务等过错,则男教练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。